在浙江一医院,一位护士正在为患者测量体温。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听到中国朋友说“要去医院”都非常担心。因为在我们那里,去医院往往意味着病情很严重,要么是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要么是预约好的专家手术。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去看全科医生。
本届全国卫生工作大会将讨论实现“健康国民”所需落实的步骤。中国医疗改革计划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减少医疗负债导致的经济压力。其核心任务就在于创建以全科医生、社区医疗中心为底层基础的分层医疗系统。
随着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医疗系统及医疗方面的财务支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仅仅依靠医院的医疗系统是无法应对这些挑战的。我们固然需要医院,为那些重病患者提供治疗,提供手术、放疗等特殊治疗。但是医院本身的运营成本很高,对于病人来说体验和方便程度有时不能尽如人意。
由于在线、电话预约尚未完善,病人(或他们的亲人)需要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挂号,然后等待叫号,但医生实际看诊的过程只却有短短几分钟。如此一来,中国医生每天面对的病人量和压力都非常大。但一个运转良好的医疗系统本不该如此。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分级诊疗方式,就是由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和初级医护人员在社区医疗中心为民众提供最便捷有效的高质量医疗护理。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和全科医生得以建立一种联系,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每个患者及他们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病人的需求都可以在社区诊所得到满足。假若需要专家介入,诊所职员也可以将病人转诊到医院,接受专家治疗。
中国已经在向这方面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这种巨大的变革也不能一蹴而就。全科医生、护士需要特殊的训练,也需要可观的薪水来支持。同时,在全科医生就可以解决的情况下,人们就不应该再去医院看病了。
李克强总理说过,健康是幸福之基。同样,全科医生也是良好运作的医疗系统之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到访北京后和习近平主席谈论道她的“中国梦”:当她退休回国的时候,她会找一个离家近的优秀的全科医生来料理她的健康,关注她的医疗需求,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她去医院就诊。
实现这个“健康国民”的目标——每个人家附近都有可靠、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并非易事。但以中国过去应对挑战的务实态度和坚决心态,这个目标完全可以达成。这也能够帮助中国国民步入健康繁荣的未来。
关于作者:
施贺德(Bernhard Schwartlander),世卫组织驻华代表
(编译:魏苏荫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