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海外兵团”

作者:孙晓晨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8-16 14:50:38

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海外兵团”

中国日报8月15日电 (记者 孙晓晨)全球化时代,中国运动员出战奥运会意味着要与昔日的队友、如今为别国出战的中国运动员成为竞争对手——这是中国代表队出战里约奥运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中国在一些体育项目上有着雄厚的实力,因此培养了许多世界级运动员,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受邀代表他国参加国际比赛,比如奥运会。

单就乒乓球来说,里约奥运会上有140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的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比赛中,就有多达30名中国出生或有中国血统的运动员代表他国参赛,这还不包括12名代表中国香港和中华台北参赛的运动员。

12日,中国对战巴西的女团比赛中,首场比赛看上去像是在进行中国的运动会,因为两方选手语言相同,进攻风格也类似。

获得巴西人民巨大欢呼声的是乒乓球运动员桂霖,她于2005年加入了巴西国籍。 尽管桂霖在19分钟内就输给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刘诗雯,但对于她来说,亮相奥运会,更何况是代表东道主参赛,已经实现了她的梦想。

“如果我一直留在中国,就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因为有太多优秀的运动员。离开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却是完全值得的。”桂霖说道。她今年 22 岁,在圣保罗生活和训练。

这种对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运动员在更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驱使下,转变国籍为外国出战。

中国作为乒乓球、 羽毛球和跳水等运动项目的世界强国,因其国家资助的培养体制异常严格,从来不缺乏人才。

然而,入选国家队激烈的竞争已迫使一些接近或超过 30 岁的顶尖运动员移民他国,尤其是欧洲,从而能参与国际比赛并且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过上更好的生活。

54岁的何志文和53岁的倪夏莲就加入了欧洲国家国籍,两位选手是征战里约奥运会年纪最大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归化欧洲国家的国家队成员。

中国媒体称他们为“海外兵团”。

“奥运会对我来说很特别,所以我受到邀请时无法拒绝,”自 2002 年获得西班牙国籍的何志文说道,“移民西班牙,让我能继续我的职业生涯,所以我很感谢这个国家给予我支持。”

何志文在浙江出生和长大, 在1985年世界锦标赛中,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男子双打铜牌。

他的前队友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

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参加了她的第四次奥运会,她赞同何志文的观点并说道,她与卢森堡之间的情感是她坚持比赛的动力。

倪夏莲1991年在卢森堡定居后,嫁给了卢森堡队的教练托米· 丹尼尔松(Tommy Danielsson),她说道:“卢森堡乒乓球联合会一直邀请我出战,我觉得作为这个国家的‘儿媳妇’,我不能停止比赛,我肩负着这个重任。”

年轻一代的选手(如刘佳)跟随他们的脚步,接受了挑战祖国选手的任务。

1997年刘佳移民奥地利,在2001年世乒赛上绽放光彩,女子单打第三轮中淘汰了中国选手杨影。

刘佳11岁开始在北京学习乒乓球,为了纪念她第五次代表奥地利征战奥运会(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她被奥地利代表团选为奥运会开幕式旗手。 除了乒乓球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几个国家奥运会羽毛球和跳水项目名单中看到中国选手的名字。

里约奥运会中,有10名中国选手代表澳大利亚出战,4名中国选手代表加拿大参赛。

但是,文化差异加上语言障碍,让一些中国的运动员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19 岁的乒乓球运动员冯宜君,8 岁从江苏移民美国,他说生活并不一帆风顺。

冯宜君在里约奥运会男单第一轮中对阵老将何志文,他说:“如果你很晚才移民到美国,我认为并不值得。后来者很难学习语言和适应社会环境。另外,等待新国籍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并不是所有中国出生的运动员都会在他们新的国家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有人担心他们可能会影响本土运动员的发展。

德国德新社报道乒乓球新闻的体育记者彼得·休伯纳(Peter Hubner)说:“本土球迷多少会有些抱怨,他们害怕中国移民的运动员可能会影响分配给培养本土运动员的资源和资金。他们的担忧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也会让第二代中国的移民更容易被接受。”

(编译:邱景 编辑:齐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