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是否会为中欧合作带来新机遇?

作者:托马斯·卡萨斯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7-26 16:42:59

英国脱欧成为英国、欧洲乃至其他地区陷入不确定状态的先兆。一系列事件接连出现,人们纷纷猜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脱欧风波的尘埃何时落定,也不知道当一切平静下来后,英国脱欧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前途未卜的大变局:旧有制度正在失灵,而人们也相应地反抗着这些制度。英国脱欧正是这一变局的表现。民粹主义各式各样,包括阿拉伯之春(the Arab Spring)、欧洲的极左与极右运动、美国大选中的某些思潮,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深深的不满情绪。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有不平等的加剧、经济停滞、人口过剩、社会阶层固化、移民问题和恐怖主义等。并且,这些问题在近年内进一步恶化也不是不可能的。从这个着眼点出发,英国脱欧是否有好处呢?

欧洲的改革

英国选民已经发声,这向欧盟传递了一些他们最好别忽略的信号。英国脱欧应当引起深刻反思,即使趁机捞取好处的机会十分诱人。法国总理曼纽尔•瓦尔斯(Manuel Valls)承诺,将对从伦敦迁至巴黎的银行提供优惠,即使巴黎金融市场不及伦敦金融市场成熟,但经验不足不是问题。这种争夺方法造成双输局面,损害了欧洲的精神,伦敦和英国因为脱欧而失去的东西,其他欧洲国家也无法得到。

欧盟想让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不再笑得那么得意,这情有可原。但英国已经处境艰难,现在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落井下石的时候。合法性是欧盟的主要权力来源。毕竟它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CC)是以和平为目的建立的。如果用对付英国来威慑法国勒庞(LePen)或者荷兰威尔德斯(Geert Wilders)等人领导的脱欧运动,很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一个报复心强的欧盟势必招来怨恨;相反地,当下应该通过深化改革来开展魅力攻势,通过改革使得欧盟更加有作为、更具有合法性。这个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现代和平的国家组织如今已经僵化,需要转型成为一个高效、具有活力的组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欧洲的精英们必须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制定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建立新的政治组织模式。英国脱欧所带来的机遇,其核心便是体制创新的压力。

欧洲应当怎样重新联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英国脱欧后的一个实际问题,即欧盟和英国的未来关系走向: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还是松散的自由贸易联盟?抑或是双边关系或松散的双边关系?是时候设计一个新的欧洲架构了,这个新架构应当更灵活,可以让各方从竞争中获利。统一的标准不能适合所有的欧洲国家。欧盟应当提供更多的选择来充分利用成员国的多样性,例如,可以设立两到三级的组织架构,让成员国可以选择加入或退出,并相应地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制度安排,避免像英国公投这样劳师动众。最核心的层次即是联盟,如果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欧盟主席(European President),向人民而非一群谙熟暗箱操作的国家领导人负责的话,这个联盟将更加紧密。而选择不加入联盟的国家,如英国、挪威和瑞士,仍然可以通过经济和其他方式和欧盟建立联系。如果将来波兰或者法国脱欧的话,脱欧的最终程度将会很明显。不确定性将会大大减少,民意将受到充分尊重。而且这种灵活性和体制创新将让欧盟更具适应性,能够缓冲压力,欧盟最终也更易存活下来。

和中国的特殊关系

在某些方面,中国被认为是英国脱欧的受益者之一。中国和其他大国一样重视国际秩序和稳定,因此并未因此而喜悦。而英国需要新的友好关系,并像瑞士那样竭尽全力开拓全球市场。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已经计划向中国、印度和美国开展一系列高级别的外交活动。这会起作用吗?一个关系网络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成员有其固定的价值,而英国脱欧后,其对美国的价值就大大减小了。而在印度方面,双方也很难把现有的关系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升级。而与此同时,中英战略伙伴关系潜力巨大,甚至能助力中国进一步和欧洲深化合作。英国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恢复英国经济活力的“五点计划”(five-point plan)中就包括吸引中方投资。

幸运的是,英国已经有了中英合作的现成模板。那就是“中瑞自由贸易协定”(the Sino-Swiss Free Trade Agreement)。这份协定是深化双边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正如今年6月份一位瑞士驻华外交官在天津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指出的,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作为欧洲国家学习的模板。然而欧盟对于中国政府的提议却十分冷淡。自由贸易协定原来是为了和欧盟合作而设计的,已经由中国和瑞士成功实践。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后反而搭上了这趟便车,那将是非常讽刺的事。而对于瑞士来说,自身“淡化欧洲背景,深化全球合作”的定位似乎卓有成效。

从一个不同的层面来看,在中国没人会否认英国脱欧加强了对本国政治制度的认可。在微信等社交网络中,网民们取笑英国人公投之后又后悔。他们认为二次公投的讨论、政府的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都是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英式幽默传统。而更为重要的结论便是,选民们都极易为民粹主义、煽动性言论和片面的事实所操纵。那么,如果国家领导人睿智且具备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个国家会不会更好?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次公投的请求予以通过,或者英国脱欧真的被挽回,那么民主便沦为了一种狡诈的政治手段。正如一个中国朋友不无讽刺意味的评论所说:“继续投票吧,直到投出满意的结果为止。”

英国脱欧可以推动中国和欧洲之间建立有益的新型合作关系。问题是特蕾莎·梅(Theresa May)领导的新一届政府是否具有足够的远见和有能力来深化英国的全球化进程,以弥补英国因脱离欧盟框架而蒙受的损失。

关于作者:托马斯·卡萨斯(Tomas Casas)。任职于瑞士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及该校下属的国际管理研究院((HSG-FI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日报网立场。

(译者:马恒 编辑:齐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