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面对困境,香港该何去何从?

作者:丹·斯泰因博克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7-09 10:34:05

评论:面对困境,香港该何去何从?

香港目前的经济形势难以预测,市场波动空前剧烈,加上受到英国“脱欧”寒流的冲击,分析人士称香港将会面临经济萎缩。实际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警告称,香港经济正面临“二十年来最艰难的时期”。香港经济增长率在过去五年下降了一半,现今仅为2.5%左右。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香港的经济衰退趋势就已显现出来,然而,关键的应对措施却没有及时到位。以前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引擎仍然发挥着作用,但不足以推动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市场对于亚洲的出口产品达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内地的经济增长放缓了。

去年春季,由于对香港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弥漫,一些评级机构将香港经济的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而在这之前,中国内地经济的评级展望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但是,内地的发展仍能借力于追赶型经济增长,而香港渐趋衰退的经济将面临增长停滞以及收入分化。

过去,香港房地产开发商依靠稳健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融资和源源不断的收入来降低风险。如今,持续增长的供给、放缓的经济增长和美联储的加息决策抵消了这些积极因素。

事实上,零售业仍可以推动香港的经济增长,但前提是内地居民仍能扮演其“消费主力军”的重要角色。而且,目前赴港游客主要来自内地,如果失去了内地游客,香港繁荣的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只是隔靴搔痒。实际上,失去了内地市场,香港的贸易额将会下跌一半,而外商投资额也将减少四分之三。

香港经济也受到了英国“脱欧”的溢出效应带来的严重打击。除了欧盟成员国,英国与香港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上的联系最为紧密。此外,由于与美元挂钩的港币正在升值,投资者企图寻求资金避难所,香港经济甚至面临着比新加坡更为严峻的形势。

去年,香港对英国及其余欧盟成员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14%,居亚洲之首。因此,香港受英国“脱欧”及欧盟经济危机影响的风险巨大。与此相反,内地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会使香港经济持续受益于贸易与投资。

过去,香港曾是内地面向世界的金融门户。不过,上海及其他内陆城市逐渐取代了香港的金融门户地位,加之没有实行经济一体化,香港也就失去了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在接下来几年,香港经济衰退的趋势将更加凸显。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总量几乎比中国大10倍。欧洲仍处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而香港的居民生活水平比内地高出了11倍。

而如今,仅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的经济总量仅比中国大40%。欧洲则面临分裂的风险。香港的生活水平总的来说大约比内地高3.7倍,但基本与广东省深圳市一些区的生活水平持平。

此外,根据其基尼系数,香港的收入差距已扩大至警戒线水平。有人甚至声称,在国际大环境下,香港的收入分化情况比巴西以及津巴布韦的还要严重。

香港企业界大亨李嘉诚对香港经济的低迷前景表示担忧,他建议提高利润税,以增加公共开支,缩小贫富差距。在对经济发展缺乏信心的情况下,一些因素甚至包括政治困境在未来都可能降低很多人的生活水平。

不过,香港并非无路可走。通过参与内地的经济建设,香港能够缓解其转型过渡阶段的艰难局面,实现惠及更广的公平。为了实现繁荣发展,小型开放经济体需要实现发展,推动一体化以及心存希望。

 

关于作者:

丹·斯泰因博克(Dan Steinbock),全球经济和政策分析师。

 

(编译:彭钰婷 编辑:齐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