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7月2日电(记者 王青云)7月2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安全外交:领土冲突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会议开幕式上,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共同启动了“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排名”发布仪式。该指数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共同承担,是国内第一份对国际安全问题进行量化评估的大数据评级指数。
在“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排名”发布会结束后,会议进入专题讨论环节。会议围绕安全外交理论与实践、领土冲突与国际安全秩序构建、跨境安全议题与全球治理三个议题展开。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丹麦、挪威、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学者,以及国内代表约150人参与了相关的讨论。
与会学者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遭到了一定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上升为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关切对象,但传统安全领域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一些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依然是世界上一些地区冲突频繁、影响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局势稳定的重要原因。而作为外交实施的重要手段,“安全外交”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以领土争端为核心议题的传统安全事务的良好治理,进而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广泛参与的全球治理的持续深入。
与会学者还认为,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国家间领土争端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变化,比如跨国行为体以及次国家行为体对传统的国家领土争端的影响,因此这些新变化和新动向也需要用创新的安全外交方式加以应对,从而更好地解决领土争端,实现国际安全秩序的重新构建。同时,诸多的跨境安全议题,比如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等,也往往是与国家间领土争端密切相关的衍生问题,因此也需要放在安全外交的框架内进行应对,从而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本次会议是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前两次会议于2014年和2015年举行,主题分别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和“共享安全: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