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应该聘用外国总裁

作者:Siva Sankar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6-05 09:47:47

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应该聘用外国总裁
 去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张勇,在首度公开演讲中宣布,公司计划从世界各地招聘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

中国日报5月31日电(记者 Siva Sankar)近日,有媒体撰文指出,比起印裔高管,中国企业的高层却鲜有人受聘于海外跨国公司。

作为一名印度人,我发现国人与印度媒体大多都沉浸在印裔担任跨国企业高管的光环中,他们热衷于讨论百事总裁卢英德(Indra Nooyi)、微软总裁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谷歌掌门人桑达·皮采(Sundar Pichai)。

除了这三人,有不少印度人在外企身居要职。比如,担任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尼克什·阿罗拉(Nikesh Arora)。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一大股东。

同样,跨国公司的历届高管也有美国人、巴西人、德国人或法国人。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还是爱尔兰裔加拿大人呢!唯独缺少中国高管的身影。

难道是因为中国没抓住全球化的精髓吗?这一点引发了我的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世人皆知,无非是中国高管使用英语有障碍,不熟悉西方文化,满足于国内的高薪待遇与职业发展机遇。不过,我想从中国的跨国企业入手,换个角度来考虑。

过去20年间,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走上了全球化之路,比如,海外上市、海外子公司、出口、兼并收购等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都迫切希望能够征服世界。

不过,多数中国企业(跨国企业的中国分公司除外)未曾聘请外企高管担任要职。我只能想到一个个例,就是出生在巴西的、前 Google的 Android 部门副总裁,现任小米全球副总裁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

我的一位中国同事猜测,目前,中国的大型企业多是国企或国有控股公司。就连很多私企的创始人也都是国有企业的前任高管。

我猜测,对专业人才而言,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才真正站上了世界舞台。

改变虽然需要时间,却总会发生。也许到了2025年,大部分中国企业都会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缺少外来人才是行不通的。

与此同时,海外专业人士也在积极寻求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中国企业的规模、影响力与野心日益壮大,他们也会考虑进入中国企业发展。

目前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像大学、智库这样的企业和机构已开始启用海外人才。

谁知道,如果小米总裁雷军像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一样卸任,又如果巴拉在小米多待几年,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这个中国科技巨头的首位外国总裁。

又或许,引领中国企业的阿里巴巴也将在这个领域一展头角。前两周,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人才招募计划正式启动,该全日制英语培训项目旨在招募、训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长达16个月的培训将于今年9月在阿里巴巴杭州总部进行,还将为从世界各地招募的30个成员配备住宿,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津贴。该项目预计每年招募100位人才。

张勇在首度公开演讲中表示:“我们将从世界各地招募独特的人才。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这是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人才招募计划的创始人,集团副总裁黄明威认为,这些来自全球不同背景的新员工将成为“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团队中的重要成员”。

阿里巴巴官方网站称黄明威计划在杭州打造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团队,促进总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通过推广英文的使用,还是与来自海外的员工分享新创意或新观点。我们都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培训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商人,他(她)们精通电子商务,尤其具有商业敏感度,能在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国找到商机。 ”

然而,黄明威并没有说阿里巴巴是打破中国企业传统思维的先驱,也没提起阿里巴巴将会启用首位外国总裁。

 

(编译:兰欣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