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票房节节高升,中国电影蓬勃发展

作者:周黎明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6-04 12:45:02

院线票房节节高升,中国电影蓬勃发展

中国日报6月1日电 (记者 周黎明)如今是中国电影行业的黄金时代——但是其成功取决于许多千变万化的因素。

中国大型电影公司之一博纳影业集团的创始人兼总裁于冬说道:“如果中国保持每年增加6000个新的放映厅,那么,五到八年内中国电影产业的票房收入将达到1500亿到2000亿元。”

于冬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作出这样的预测,虽然抢占了当天的头条,但并没有引起激烈的讨论。近年来,电影大亨作出的类似预测也成为了电影业的重要内容。而且这些预言与持续的令人震撼的票房纪录,包括单部作品发行、日发行,季度发行还是年发行的电影票房纪录相比都还只是其九牛一毛。

中国电影行业的腾飞,盛况惊人,但这绝不是偶然。促进电影业发展的要素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都在不断发展。总体而言,一切都始于本世纪初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全球造成的轰动,给中国电影制作人带来了一线希望,随后才有了一系列融合大量武术元素的空前奢华的电影作品。

在上世纪末的十五年间,看电影作为一种集体体验的活动在中国几乎已经销声匿迹。随着电视的兴起,毫无疑问,既可当会议厅又可作为艺术表演场地的多功能老剧院就开始没落了。虽然中国引进电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晚了三十年。如果你问起那些年过半百的人,你会很容易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三十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他们也许无法理解为何要花50元甚至更多买一张电影票。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一张电影票只要几分钱。

现代的影城大多数都建于繁华地段,其中大多数都位于交通便利的购物中心。看电影的中国典型人群,是21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看电影的体验与其父辈往日的体验截然不同。多年来,影院放映电影只能吸引年轻人。直到去年诸如《捉妖记》等影片的大获成功才吸引了更多年龄段的观众。这也为含有成人内容的电影画上了句号。

观众构成也决定了进口何种影片更有机会赢得日益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当西方媒体还在关注诸如(电影进出口的)配额制等指标时,游戏规则的变换速度已远远超乎任何学术研究的步伐。最新一集的《星球大战》尽管做了大量广告和免费宣传,但还是没能突破10亿元(1.5亿美元)票房,该电影对品味独特的中国影院常客而言是个挑战,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自嘲自己是“土里土气的年轻人”。

然而,年轻人品味独特并不是历史包袱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导致的。几乎半数票房十亿以上的电影作品都是某些导演的处女座,而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和冯小刚等老牌导演正在奋起直追要赶上票房。熟悉互联网并在互联网带动下观看电影的人潮正越来越多,越来越汹涌。

从现状来看,中国的影迷们对进口电影和国产电影的期待是有所不同的。对于进口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他们期待有高科技的特殊艺术效果的壮观场景。新世纪崛起的动漫系列电影带来了庞大的观众群,但另一方面,明星或电影流派的品牌化必须从基础做起。

国产电影的成功必须深深植根于时代文化土壤之中。喜剧元素是高票房的重要元素之一,因为华语电影中票房在10亿元或以上的电影都具备喜剧元素。由此也已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一是来自好莱坞的大量成功大片;二是只有一定预算投入的不知名导演拍出的黑马电影,他们将在创纪录的众多热卖电影之中占得一席之地。

院线票房节节高升,中国电影蓬勃发展

外国电影公司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中国电影的制作,但国内外共同合作制作的电影,票房纪录参差不齐。但目前还没有国内外合作制作的电影,是在五湖四海都获得票房和口碑双赢的。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太大了,似乎难以跨越。所谓的“解决方式”也不过是拟一些象征性的电影片名以此吸引观众而已。

中国演员在好莱坞大片中出现,无论在技术上或是文化上都不能算是中外合作制片。但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预测,这一趋势将逆转:当中国的电影市场规模增长到现在的几倍之后,无论是幕前或是幕后的那些人才都将蜂拥至这个“中央王国”寻求发展机会。于冬说,“如果我们合作的电影是中文的,它的主要市场将是中国市场;如果是英文的,那么它的市场范围则是全球。我们已经在面临这样的选择了。”

在过去十年,好莱坞影城也偶尔制作过只针对中国市场的电影,但票房并不乐观。现在,中国企业也在向西方寻求类似的投资,有项目合资也有企业合资。大多数行外人所不知道的是,越来越多好莱坞主角或超级大腕都是在中国企业的赞助下进入公众视线的。

今年年初,中国的万达集团收购了美国电影制片公司传奇影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但这不是最后一例。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比预期的会快得多。

当国内外双方互相投资彼此电影项目的现象变得非常普遍时,影片中的文化印记与影片投资方的民族性的联系可能就少之又少。

目前,我们只是讨论电影市场,或者正在上映的电影。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你会发现这颗闪亮的恒星周围的星座也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中国没有一个发达的辅助市场来助推电影的发行。不过,今年为在线平台定制的故事片预计将达2200部,收益可达10亿元。

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着。现在,电影已经越来越多,观影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包括一些还未实现商业化的虚拟现实电影。当你想起他们的起源时,“胶卷”和“影片”这些专业术语听起来可能会有点奇怪。

 

(编译:谢海芳 梁茜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