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二十年间,阿巴斯·卡迪米都致力于向阿拉伯国家介绍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摄影:刘翔瑞/中国日报 |
中国日报5月26日电 (记者 刘翔瑞)阿巴斯·卡迪米(Abbas Kdaimy)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他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
转眼18年过去了,作为一名伊拉克语译者,阿巴斯·卡迪米就职于中国的传媒和出版业,他认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往来十分密切。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制裁,伊拉克的经济蒙受重创。卡迪米受聘于新华社,从巴格达来到北京,担任新闻编辑。
他回忆道:“我并不确定中国人民是否能接受我。”如今,54岁的卡迪米任外文出版社阿拉伯文部副主编。
1998年夏,卡迪米只身来到北京,据回忆,北京蓬勃发展的经济让他感到震惊,与他祖国伊拉克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后,妻儿来到北京,与他团聚。
起初,这个家庭面临着很多困难,不论是为孩子寻找阿拉伯语学校,还是寻找清真食物。
卡迪米说:“我们一家都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与理解。在北京找到穆斯林餐厅之后,食物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尽管背井离乡,可他的心依然和伊拉克人民在一起,他也时常关注祖国的消息。
2012年北京,阿巴斯·卡迪米参加孩子们的毕业典礼。 |
2003年3月19日,卡迪米迎来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刻,那一天,美国决定入侵伊拉克。
他回忆道:“我的心在哭泣,在呐喊。中国同事们给了我很多情感上的支持。”
凭借自己的才华,通过不断的努力,卡迪米赢得了中国同事的尊敬。2008年北京奥组委邀请他为阿拉伯旅游者和运动员攥写介绍中国的文章,
他曾目睹中国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发展,表示这一切都让人过目难忘。
卡迪米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要有时间,他都会与来自其它国家的人分享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次年,他加入了外文出版社阿拉伯文部,担任翻译和编辑,从那时起,他再一次被中国文学所深深震撼。
他说:“遗憾的是,比起西方名著,这么久以来只有少数几部中国文学作品被引入阿拉伯。能够与阿拉伯读者分享中国经典是一种荣幸,我也很乐意成为中国文学与阿拉伯读者之间的桥梁。”
在过去几年中,他参与了中国名著的翻译工作,比如将《三国演义》的英译本翻译成阿拉伯语。
罗贯中的叙事风格,以及整部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深深打动了卡迪米,他爱上了这部小说。
他说:“《三国演义》共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数百个人物。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场的飞沙走石。”
《三国演义》阿语版共花费了卡迪米与同事们3年的时间,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他常常与中国学者共同合作,为了了解历史背景知识,他进行了广泛的阅读。
在翻译期间,每当灵光一现,琢磨出更好的句子,卡迪米便会回去接着翻译。
他说:“我甚至会从睡梦中醒来,记下我的想法,然后把备注放在枕头下面,防止第二天早晨忘记修改译本。”
为了向阿拉伯人民介绍中国社会,卡迪米还参与了其它一些翻译项目。卡迪米认为,尽管这些翻译内容没有文学作品那么引人入胜,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社会话题、社会事件,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依然获益良多。
卡迪米将翻译比作烹饪,他说:“要兼顾不同食材之间的特性,为读者做出一道恰当的组合。在翻译的时候,语言、文化背景以及读者的心理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卡迪米认为,中国人民与伊拉克人民之间的了解,尤其是对两国社会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2006年,他邀请中伊两国的友人,一同振兴位于北京的伊拉克——中国友好协会。
受伊拉克社会动乱的影响,中伊友协已瘫痪了两年。自2006年起,该协会开展了两国之间的一系列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共同理解。为了表彰对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卡迪比荣获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该奖项是中国政府颁发给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外国友人的最高荣誉。
他说,自己对中国的热爱愈见强烈,“我见证了子女的成长,也见证了北京的发展。我的家人都热爱北京,也希望能留在这里。”
刚来北京的时候,他最年长的孩子刚满8岁,而现在,几个子女都能流利地说中文、写中文。两个女儿和儿子都在北京的大学进行深造。
卡迪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们都能找到好工作,融入中国社会,度过稳定、幸福的一生。”
(编译:兰欣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