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与旧习:中国女性参与科研工作仍面临障碍

作者:程盈琪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15 13:36:24

中国日报4月13日电 (记者 程盈琪)尽管硬件设施有所改善,女大学生数量增加,人们多年的偏见和旧习却很难改变。

近年来,大学和研究生院校里女生占比大幅提高。尽管如此,在高级科研院所和政府资助的大型研究项目中,女性仍不能成为主力。

各大院校招收理工科学生总量有所增加,虽然这对女生入学有一定帮助,但是,她们依旧需要克服2000多年来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同时,她们还需要为自己和家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女教授李蓬说,如今,判定一个女人成功的标准似乎还是“嫁个好老公,当个贤妻良母”,。鉴于这一女性问题不在中国政策范围内,也没有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提及,因此,女性需要靠自己改变这一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申请就读理工科专业的女学生数量持续上升。事实上,据中国教育装备网(隶属教育部的一个信息网站)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普通高校女性升学率高于男性。

女同学主要分布在语言和艺术类院校,经济管理学院和理论科学学院。除了这些学院的专业外,女同学其次会选择工程和技术类专业,理工科在本世纪初之前被人们称之为“和尚专业”。

偏见与旧习:中国女性参与科研工作仍面临障碍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女大学生占总学生数量的40%。

“在科学的世界里,要想实现目标,需要发挥聪明才智或让思维自由翱翔;这种科学魅力,是你在任何地方都无法体验到的,”曾在康奈尔大学深造的生物教授李蓬说道。

国务院曾发布过关于性别平等的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2014年,女大学生占大学生总人数的52.1%,研究生中有51.6%女研究生,高等院校博士生中有36.9%在读女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科技工作者”总数达到7000万人,其中有近39%女性工作人员。

金凤(音)是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一名女研究员,她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专家。在她工作的部门,四分之一研究员都是女性。据她介绍,前些年,部门竟然不给女研究员提供研究项目的必需用品。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女员工不可能与男同事一起出差。因为,一些地方甚至连个女厕所都没有,”金说。庆幸的是,现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金感叹道,尽管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更新迅速,人们的思想和习惯却很难改变。“一些人认为,女性不适合科技岗位,理由是女同胞们通常比较感性,但人们却遗忘了另一个事实,即女性特别注重细节。”

然而,从国际水平看来,中国在吸收有潜力的女科学家方面并未占据世界领先位置。2015年10月,南非科学院发布了一则调查报告,这是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有关“科研机构和性别关系”最全面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69个国家科研机构中,仅有12%女性科研人员;女性科研人员比例在数学和工程领域分别低至6%和5%。

在南美和非洲国家科学院,女性科研人员数最多,比例高达19%至27%。欧洲国家和美国女性研究员比例排名居中,这些国家的科研院里约有10%以上女研究员。

中国尽管拥有一大批女大学生和女研究员,但在上述调查中依旧排名靠后,国家顶级女研究员仅占研究员总数的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称,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在于女性能力不足或智力不够,而是因为,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社会、文化)影响”。

王志珍说,高校中的女大学生数量很多,相比之下,女教授仅有8%到10%,而负责国家研究项目的女教授只有区区5%。

如今,中国女科学家既要寻觅到善解人意的伴侣,又要找到支持她们的工作环境。这对她们来说,似乎依旧不那么简单。

(译者:杜馨乐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