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明星委员两会发强音

作者:陈捷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3-09 17:47:33

每年春天,两会都会吸引数以千计的海内外记者前来采访。可为什么对记者们来说,能到北京采访感到非常光荣和兴奋呢?

去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对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两会”的采访报道。

很多同事说很羡慕我,因为我的任务是报道政协会议的文艺界别组。这里明星众多,总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我感到很兴奋。我从事了15年文艺方面的报道,非常好奇艺术家们会在两会上说些什么。他们作为政协委员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但我略微有些失望,因为只有两个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莫言,他提出加大对地方戏等传统艺术的保护力度,别让它们在公共生活中消失。另外一个发言人是作家冯骥才,他主张保存古旧村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今年,我听到文化名人们在两会上发出了更多声音。他们不仅就自身所在行业进行探讨,

同时也展现出对艺术教育和后辈的关心。

72岁的赵汝蘅是中央芭蕾舞团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前主席,她告诉我说她建议教育部为想成为老师的表演艺术从业者发放特殊证书。

很多天资出众的舞蹈演员从16或17岁就开始演出,没有时间接受大学教育,赵说,但是如果他们想从事教学的话就必须要有硕士学位。而且一个普通芭蕾舞者重返常规学习需要很多时间,很多教学时间就被浪费掉了。

自2000年当记者以来,我采访过赵老师很多次。她曾详细地讲过她自己的职业生涯、芭蕾成就、世界巡演和与国际舞蹈指导的合作。

但这次,最打动我的是她对芭蕾教育和下一代芭蕾舞者的关心。

与她呼应的还有导演陈凯歌,他的电影《霸王别姬》曾赢得1993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他透露他在中学时期就辍学回家。

“一个有电影导演天赋的年轻人,没有必要有很高的高考分数。”他在会上讲道。

除了艺术教育之外,很多委员也提出了要加强道德教育。

相声艺术家姜昆说,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总是在催促孩子和学生得高分,却很少注重他们的道德教育。

讨论结束时,我觉得自己像在参加一个教育部的会议。但我注意到会议室门上写着“文艺组”,而委员们就是聚集在这里进行讨论。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毕竟,教育才能保障国家的未来。

 

(编译:张彤 编辑:齐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