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 北京的一次劳务招聘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1万8千余个工作岗位。摄影:王壮飞/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12月16日电 (记者 苏舟)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尽管雾霾严重、房价飞涨、生存压力大,但仍然是顶尖人才的首要选择。
同时,中小城市在吸引高端人才时面临招聘和留用的双重挑战。
中国人力资源网站——智联招聘网于12月11日公布了2015年“最佳雇主”名单。名单显示,前100名中有70%位于一线城市,其中40家位于北京,17家位于上海,10家位于深圳,4家位于广州。
智联招聘网首席执行官郭盛说:“早些时候,有新闻报道大家更倾向于去小城市工作,因为他们想逃离北上广。但这并不是事实。大部分顶尖人才都不愿意呆在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我们看见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一线城市,但这些人大部分并不属于我们所说的‘顶尖人才’”。
郭盛表示,一般需要人才的公司都是快速发展的先进公司,而这些公司大部分都位于大城市。
“拿北京来做例子。北京吸引了大量投资,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自然也就吸引了很多人才。北京的公司,例如网络公司和文化创新公司,都发展得很快,它们吸引人才留在北京。”
但是,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中小城市对高端人才(包括外国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在增长,这种需求有时会被低估。
安徽省外国专家局的局长潘亚群表示,虽然“所有地方对经济结构升级的要求是同样的”,但安徽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相比于中国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而言,整体经济实力要弱一些。
为了吸引人才,包括海归和外国专家,小城市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如经济支持、房产补助,甚至是解决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
潘亚群表示,一些公司成功地为企业的优化升级招聘到了有资历的员工,这些公司很“幸运”。但很多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找到有资历的员工。
智联招聘的郭盛认为,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部分是因为缺少机制来支持高端产业和项目的发展,例如缺少成熟的经济结构和融资环境。
郭盛说:“总的来说,留住人才有三种方法——好的工作、工资和优惠政策。“好的工作”应该是留住人才的首选方法,而不是优惠政策。很多当地政府受把优惠政策当做留住人才的首要方法,但这并不能长久。“
相关报道:国营企业吸引力连续三年下滑
最近一份报道表明,进国企曾经被认为是大学生最好的出路,因为工资体面,没有解聘的风险。但如今国企的吸引力连续三年下滑。
中国人力资源网站——智联招聘网对中国的20所大学进行了民意测验。参与者中只有21.7%表示愿意进入国企,2014年为22.6%,2013年为29%。
对于大学生而言,进入国企是位居第二的选择,名列第一的选择是进跨国公司。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说:“在过去的十年,大家进入国企工作的兴趣时起时落,这与宏观经济政策有着紧密的关系。2005年,跨国公司是求职人员的首选工作单位。2009年、2010年位居首位的则是国企。现在政策的改变让跨国公司和私企,特别是网络公司成为大家比较中意的选择。”
该报道也注意到了该趋势——大学生继续学习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约16.5%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会找工作,而是继续学习深造。
报道显示:“部分原因是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在劳动市场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如果教育背景更好,那么就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七月,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下了749万的新高。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正快速成为挑战。去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727万,2013年为69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