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利刃 暗夜与光明

作者:埃里克·尼尔森 来源:中国日报
2015-11-17 16:06:53

出租车司机挥着把刀,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他问道:“你真不打算多给我10块钱了?嗯?”

我铁青着脸,抽出了一张20块钱的纸币给他。

这个青海省玉树县的出租车司机曾在开到半路的时候要求多加10块钱。

但是,那时我拒绝了。

2013年的时候,我花了两周的时间穿梭在偏僻的游牧草原,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偏远高地上为落后校舍安装捐赠的太阳能板。此趟艰辛旅途结束后,我抵达市区时已经是午夜前后了。

这趟行程让我难以忘怀。

但在那把刀子亮出来前,我特别希望能赶紧回到北京。

可是这趟旅途最艰难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旅店的玻璃门已经上了锁,我使劲猛拍,直到前台睡椅上一堆毛毯抖落了下来方才停手。只见毛毯中钻出了一个和尚。

他把我迎了进去。

他说了声停电了,便又钻回毯子里去了。

我摸索着路,手脚并用地上了楼,却找错了房间,卡刷不开。

所以我一点点地蹭下了楼,推了推那摊被子,让那个摇摇晃晃的和尚带着手电筒把我领回了屋。

该死的,真黑!

周围什么也看不见,除了漆黑一片,就是寂静不已。

我的手机没电关机了,也没法设个闹钟保证我能赶上飞机。

我心里一直在作斗争,要不要碰碰运气,是熬一夜还是闷头大睡?

我曾想过放弃,不论是在这个地区开展的非盈利项目,还是我背井离乡,居住了八年之久的中国。

困在一间小屋子里,所有感官都被剥夺,特别是刚刚还有一把刀子在眼前刺来刺去,这一切都会让你思考人生。

事实上,这关乎的只是在所有干扰都消失殆尽的时候,你能做些什么。

在最黑暗的时刻,我想起了我们来玉树工作的原因——为玉树带来太阳能板,分享光明,点亮更加光明的未来。

至于我来到青海省工作,是为了在贫困与繁荣、黑暗与光明的前线奋斗,特别是当夜晚降临,光明殆尽的时候。

这条前线直到2011年才浮现出来,那时草原向我展现出:“有时,黑暗的贫困隧道尽头的那抹光亮,是一个孩子夜读所需的光明。”

那次顿悟也自此成为了我生命的指明灯。

在一个光子都找不到的漆黑房间中,那次顿悟光彩夺目。

那晚,所有的光芒都由内而发。

这些光芒来自孩子们。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来电了。

我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女儿的声音格外甜美。

我坐在机场外,眯着眼沐浴在阳光下。这时,我决定不能放弃。尽管会有黑暗来袭,却依然要向着阳光前行。

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光明,孩子们又在我生命最黑暗的时刻带来了启示。

他们为我注入了精神力量,助我撑过无穷无尽的黑暗,直至光明的到来,惠及未来的人生。

 

关于作者:

埃里克·尼尔森(Erik Nilsson),中国日报编辑

 

(译者:许楠楠 编辑:齐磊)

 

 

标签: